现在,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系列越来越多,但是,行业发展的问题是需要事先多了解的,砂浆在市场的认可,接受程度还不够。由于政策宣传等原因,砂浆外加剂的社会认知度不够,传统习惯势力依然存在;销售价格较高是推广使用干混砂浆大的阻力。建筑商因工程造价增加而不愿使用干混砂浆。有的部门协调不到位、配套政策落实不够等。
建筑施工方式有待转变,提高工效。目前施工使用的干混预拌砂浆外加剂大多还是人工抹灰,效率低。砂浆外加剂机械化喷涂施工技术,仍然制约着预拌砂浆率、高质量势的应用和推广。
企业砂浆产品单、技术含量低。多数厂家只生产普通砂浆,产品技术附加值偏低,技术含量高、效益好的特种砂浆产量和使用没有形成规模。企业缺乏新产品自我研发能力,创新动力不足,从长远上讲,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,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。
1、墙体基层处理: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时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。所以要求必须将基层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、隔离剂、油渍等清理干净。在主体浇筑砼梁和柱时曾设想模板不涂抹隔离剂,为抹灰创造较好的条件。混凝土基层墙面:凿毛法、凿麻坑,70%以上凿毛面积,每平方米200个凿点。甩浆法:甩水泥丁,1:1水泥细砂浆,养护3d。划纹法:拆模后划沟,斜向交叉纹路,深5mm。界面处理剂:强化粘结。加气混凝土、炉渣砖:针对不同基层配置不同砂浆。底灰粘结,等同强度砂浆,薄层施工。两种材料交接处,铺钉钢丝网,再抹底灰。
2、要求基层表面垂直度和平整偏差过大,应在抹灰前剔平,当局部抹灰厚度太大时,要求用1:3水泥砂浆分层抹平,每层厚度应在7—10毫米为宜。并应该待前一层砂浆凝固后(7—8成干,发白不宜)再涂抹后一层,以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。几层湿砂浆合在一起很容易造成收缩率过大,产生裂缝、空鼓,实践证明效果不错。
3、要求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应剔毛。抹灰前先涂刷一道水泥浆粘结层,以增强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,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,消除砂浆与基层粉块状隔离因素,避免裂缝,空鼓。
4、控制工艺流程:外墙抹灰应按以下工艺流程严格进行:浇水湿润基层找规矩、贴灰饼,冲筋抹底灰找平24h后弹分格线、嵌分格条抹面层灰起分格条,修分格缝24h后开始养护。
5、要求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湿润。砖墙面一般浇水两遍。渗水深度大约8—10毫米。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长,抹灰的砂浆已干,也应该在底层浇水润湿后抹上一层灰。浇水程度要与施工季节、气候和室内、室外操作环境有直接关系。外墙抹灰,炎夏季节应尽量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。总之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掌握。但不管那种情况,浇水都应该均匀,不能干一块,湿一块,造成砂浆干缩不一致。抹灰用砂、含泥量必须在允许的范围之内,含泥量偏大,在基层与水泥砂浆间形成一层隔膜,影响水泥砂浆与墙面的粘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