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预拌砂浆外加剂的装卸、运输及施工几乎不受气候影响,可全天候作业,确保工程进度,而袋装水泥在雨雪天却难于装卸和施工。预拌砂浆的生产采用科学的实验室试配,严格的性能检验,准确的计量设备,大规模自动化生产,全程电脑自动化控制,搅拌均匀度高,质量稳定、可靠。品种丰富,生产灵活性强,可满足不同的施工工艺和设计需求。文明施工,在施工中使用预拌砂浆施工场地占用小、噪音小、粉尘排放量小,减少了对周边环境污染。预拌砂浆采用机械化施工,可大幅缩短工程建设周期。节能降耗,不存在水泥、砂子跑冒滴漏问题,也没有现场搅拌的不必要损耗。性能优异独特,添加剂的加入和特别调整的砂浆配方,可以满足在工程节点和特殊部位的个性化要求。
预拌砂浆用量少、施工效率高、人工费用低、用多少,拌多少,极少浪费,从而使得预拌砂浆的综合成本与现场搅拌成本基本持平,甚至低于传统水泥、砂浆。
1.塑性开裂
塑性开裂即砂浆在硬化前或者硬化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,常见于砂浆硬化初期阶段,一般裂缝比较宽,长度较短。出现此类病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砂浆抹灰后短时间内,其处于塑性状态时水分减少后产生收缩应力,一旦收缩应力超过砂浆自身粘结强度后,就会在结构表面产生裂缝。对于塑性裂缝来说,砂浆中所用水泥量越多,砂细度模数越小,则出现裂缝的概率越大,并且也与环境温湿度等因素有关,在控制预拌砂浆质量时,需要做好对原材料以及环境因素的控制。
防止措施:预拌砂浆中通过加入保水增稠和外加剂,减少水泥用量,控制砂细度模数及其含泥量,每次抹灰厚度不大于10mm,且在前一层凝结后再进行抹灰,抹灰厚度超过35mm以上时,需采取加强措施。
2.施工前预拌砂浆出现结块、成团现象,质量下降
原因:预拌砂浆企业原材料砂含水率未达到砂烘干要求,砂浆搅:拌时间太短,搅拌不均匀。砂浆生产企业原材料使用不规范。施工企业未能按照预拌砂浆施工要求及时清理干混砂浆搅拌机。
防止措施:预拌砂浆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提醒,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,建立组织机构,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及原材料检测。砂浆企业应做好现场服务,介绍产品特点提供说明书,保证工程质量。
3.预拌砂浆抹面易掉落,粘不住现象
砂浆和易性太差,粘结力太低。施工方一次抹灰太厚,抹灰时间间隔太短。基材界面处理不当。
防止措施:根据不同原材料不同基材调整配方,增加粘结力。施工时建议分层抹灰,总厚度不能超过20mm,注意各个工序时间。做好界面处理。
4.预拌砂浆试块不合格
强度忽高忽低,偏差很大,强度判定不合格,而其他工地同样时间、同样部位,同一配合比却全部合格且偏差小。
施工单位采用试模不合格,本身试件尺寸误差太大,试件制作粗糙不符合有关规范,未进行标准养护。试件本身不合格,受力面积达不到要求而出现局部受压,强度偏低。
防止措施:建议施工单位试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,学习有关试验标准和规范,更换不合格试模,对采用的试模应加强监测,达不到要求坚决不用。